01 导论
01 导论
1、单选题: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 家庭
B: 市场
C: 社会
D: 国家
答案: 国家
2、单选题:
财政稳定经济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 )来实现的。
A: 总供给
B: 总需求
C: 社会总供求关系
D: 产业结构
答案: 社会总供求关系
3、单选题:
财政学形成比较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A: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 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D: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答案: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单选题:
财政分配收入职能的目标是( )。
A: 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B: 促进经济公平
C: 促进社会公平
D: 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 促进社会公平
5、单选题:
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目标是( )。
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B: 财政收入最大化
C: 财政支出最大化
D: 实现帕累托最优
答案: 实现帕累托最优
6、单选题:
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
A: 私有制的产生
B: 阶级的出现
C: 国家的产生
D: 政党的产生
答案: 国家的产生
7、单选题:
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 剩余产品的出现
B: 国家的产生
C: 私有制的出现
D: 市场的出现
答案: 剩余产品的出现
8、单选题:
()主张干预国家经济活动,是二战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学理论。
A: 公共选择理论
B: 供给学派
C: 凯恩斯主义
D: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答案: 凯恩斯主义
9、单选题:
在我国财政学界居于主流地位时间最长的学术流派是( )。
A: 公共财政论
B: 国家资金运动论
C: 剩余产品分配论
D: 国家分配论
答案: 国家分配论
10、单选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 )。
A: 唯一支柱
B: 重要支柱
C: 支柱
D: 主要支柱
答案: 重要支柱
11、多选题:
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依据主要是( )。
A: 政治权力
B: 政治权利
C: 经济权力
D: 财产权力
答案: 政治权力;
财产权力
12、多选题:
财政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形态包括( )。
A: 社会主义财政
B: 奴隶制财政
C: 封建制财政
D: 资本主义财政
答案: 社会主义财政;
奴隶制财政;
封建制财政;
资本主义财政
13、多选题:
在西方财政理论中,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 )。
A: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是同时存在的两个部门
B: 私人部门可以不受公共部门影响而正常运行
C: 公共部门是私人部门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D: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存在一定的分工合作关系
答案: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是同时存在的两个部门;
公共部门是私人部门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存在一定的分工合作关系
14、多选题:
财政配置资源的手段包括( )。
A: 税收
B: 财政支出
C: 财政补贴
D: 罚款
答案: 税收;
财政支出;
财政补贴;
罚款
15、多选题:
财政的经济性职能包括( )。
A: 监督管理的职能
B: 配置资源的职能
C: 分配收入的职能
D: 稳定经济的职能
答案: 配置资源的职能;
分配收入的职能;
稳定经济的职能
16、判断题:
财政任何发展阶段都具有其内在的一般规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7、判断题:
凡是国家所参与的分配都是财政分配。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8、判断题:
维护国家的职能是政府政治职能在财政领域的反映。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9、判断题:
分配收入的职能就是要实现居民收入的均等化。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0、判断题:
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是根本对立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02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02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1、单选题:
( )认为人们在实践中认识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规律。
A: 逻辑实证主义
B: 唯物辩证法
C: 波普尔主义
D: 解构主义
答案: 唯物辩证法
2、单选题:
( )通常不做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A: 实证研究
B: 定量研究
C: 规范研究
D: 定性研究
答案: 实证研究
3、单选题:
( )通常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以此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A: 实证研究
B: 规范研究
C: 定性研究
D: 定量研究
答案: 规范研究
4、单选题:
在( )的范式之下,人和社会事物都被抽象成数据,从数据的角度可以看出社会事物之间的关系。
A: 定量研究
B: 定性研究
C: 理论研究
D: 经验研究
答案: 定量研究
5、单选题:
将知识内容印刷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主要是纸张)上的文献是()。
A: 视听文献
B: 电子文献
C: 印刷文献
D: 数据库文献
答案: 印刷文献
6、单选题:
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是()。
A: 直接法
B: 循环法
C: 追溯法
D: 顺查法
答案: 追溯法
7、单选题:
( )是研究各种经济状态的社会合意性的经济理论。
A: 福利经济学
B: 政治经济学
C: 微观经济学
D: 宏观经济学
答案: 福利经济学
8、单选题:
交换效率的实现要求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 )相等。
A: 边际替代率
B: 边际效用
C: 边际成本
D: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案: 边际替代率
9、单选题:
( )认为竞争市场可以使交易利益达到最大,一组竞争市场所达到的均衡分配必定是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A: 奥肯定律
B: 费雪效应
C: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D: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答案: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10、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况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
A: 使一个人的境况好,而其他人的境况不变
B: 使每个人的境况都变得更好
C: 如果要想使某个人境况的变好,就不得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差
D: 任何人境况变好都不以其他人境况变差为代价
答案: 如果要想使某个人境况的变好,就不得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差
11、多选题:
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对,分别为( )。
A: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B: 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C: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D: 现实研究和未来推断
答案: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12、多选题: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不能截然分开,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
A: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B: 规范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
C: 实证研究为规范研究提供了基础
D: 规范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衡量标准
答案: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规范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
实证研究为规范研究提供了基础;
规范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衡量标准
13、多选题:
网络文献包括( )。
A: 电子报纸
B: 电子期刊
C: 电子图书
D: 大型数据库
答案: 电子报纸;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大型数据库
14、多选题:
统计分析主要讨论数据的()。
A: 集中趋势
B: 离散程度
C: 相关强度
D: 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 集中趋势;
离散程度;
相关强度
15、多选题:
要达到“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效率”,通常要求必须同时实现( )。
A: 生产效率
B: 分配效率
C: 产品组合效率
D: 交换效率
答案: 生产效率;
产品组合效率;
交换效率
16、判断题:
对某种经济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7、判断题:
在任何情况下,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都不可以相互转换。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8、判断题: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很难做实验,即使可以做,成本也很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9、判断题:
“帕累托最优”是经济学家判断经济是否有效运行的基本标准。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0、判断题: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个人之间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即实现帕累托最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03 公共产品与外部性
03 公共产品与外部性
1、单选题:
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物品——它们满足我们的共同需要,在同一时间中可使多个个体得益,并无须通过竞争来享用,这些物品被叫做( )。
A: 私人产品
B: 混合产品
C: 公共产品
D: 集体产品
答案: 公共产品
2、单选题:
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为零。这种性质称为公共产品的( )。
A: 非竞争性
B: 非排他性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 目的的非营利性
答案: 非竞争性
3、单选题:
( )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个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在技术上不可能。
A: 非竞争性
B: 非排他性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 目的的非营利性
答案: 非排他性
4、单选题:
( )认为,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按照自己从公共产品所获边际效益的大小来分担提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A: 鲍温(Bowen)模型
B: 林达尔均衡模型
C: 一般均衡模型
D: 局部均衡模型
答案: 林达尔均衡模型
5、单选题:
( )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例子。
A: 海上灯塔
B: 汽车尾气
C: 企业对资源的配置
D: 义务教育
答案: 汽车尾气
6、单选题:
以下哪种矫正负外部性的制度需要知晓企业减排的边际成本( )。
A: 庇古税
B: 许可证制度
C: 排污费
D: 政府管制
答案: 排污费
7、单选题:
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萨缪尔森条件认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是( )。
A: 每个社会成员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
B: 每个社会成员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
C: 每个社会成员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所有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之和
D: 每个社会成员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产品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案: 每个社会成员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
8、单选题:
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的外部性被称为( )。
A: 正外部性
B: 负外部性
C: 生产的外部性
D: 消费的外部性
答案: 正外部性
9、单选题:
下列哪种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很难通过明确产权的方式加以矫正( )。
A: 发明创造
B: 大气污染
C: 植树造林
D: 修路架桥
答案: 大气污染
10、单选题:
以下哪种矫正负外部性的制度需要知晓企业减排的边际成本( )。
A: 庇古税
B: 许可证制度
C: 排污费
D: 政府管制
答案: 排污费
11、多选题:
下列属于公共资源的是( )。
A: 公共草场
B: 公共鱼塘
C: 不拥挤不收费的公路
D: 电影院
答案: 公共草场 ;
公共鱼塘
12、多选题:
纯公共产品的性质有( )。
A: 竞争性
B: 非竞争性
C: 排他性
D: 非排他性
答案: 非竞争性 ;
非排他性
13、多选题:
公共资源的性质有( )。
A: 竞争性
B: 非竞争性
C: 排他性
D: 非排他性
答案: 竞争性 ;
非排他性
14、多选题: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好处是( )。
A: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一定可以实现公共产品的最佳配置
B: 政府能够提供有效率的公共产品数量
C: 政府能够强制社会公众通过税收来为公共产品融资
D: 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使用不收费,即在零费用条件下提供公共产品
答案: 政府能够提供有效率的公共产品数量;
政府能够强制社会公众通过税收来为公共产品融资;
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使用不收费,即在零费用条件下提供公共产品
15、多选题:
解决负外部性的公共对策有( )。
A: 政府管制
B: 庇古税
C: 排污费
D: 许可证制度
答案: 政府管制;
庇古税 ;
排污费 ;
许可证制度
16、判断题: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某种产品是否为公共产品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7、判断题:
在任何情况下,公共产品都应该由政府来提供。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8、判断题:
鲍温(owen)模型和林达尔均衡模型属于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9、判断题:
外部性的存在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来说都意味着福利的损失。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0、判断题:
我国的环境保护税不属于庇古税的范畴,因为它不是对企业的产量征税,而是对企业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征税。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04 财政支出概论
04 财政支出概论
1、单选题:
如果一国某年财政支出弹性大于1,则说明( )。
A: 财政支出的增长额大于GDP的增长额
B: 财政支出的增长额低于GDP的增长额
C: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
D: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低于GDP的增长率
答案: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
2、单选题:
财政支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 )。
A: 可以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对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现象进行解释
B: 当社会经历“激变”时,财政支出会急剧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支出超越原来的增长轨道
C: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支出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D: 官僚行为会导致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上升
答案: 当社会经历“激变”时,财政支出会急剧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支出超越原来的增长轨道
3、单选题:
根据财政支出的发展阶段增长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财政支出主要集中于( )。
A: 公共投资
B: 社保支出
C: 公共消费
D: 转移性支出
答案: 公共投资
4、单选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的财政支出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直接投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养老、医疗等民生支出越来越多。下列哪一经典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
A: 瓦格纳法则
B: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C: 发展阶段增长论
D: 官僚行为增长论
答案: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