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器时代—-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比世界其它地区晚?
1、判断题:
中国文明之所以产生较晚,是因为中国相对其它早期文明,有着更为广阔的地理空间。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判断题:
中国的考古学者多数认为,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考古文化属于夏文化,是夏朝的遗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3、判断题:
《古兰经》中记载了古犹太人的出埃及记的情况。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4、判断题:
黄河平原除了东面临海之外,在其他方向上并无地理上的阻隔和限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大灭绝》一书的作者,旅欧科学家许靖华在他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历史上的民族大迁移屡有发生,其原因是战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判断题:
在中国新疆罗布泊岸边,曾发现过古代印欧人的木乃伊。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印欧人南迁的时候,正是中国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时代。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由史前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分水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大多产生在大河流域?
1、判断题:
古希腊文明是在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两河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属于次生文明。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判断题:
古希伯莱文明是古代阿拉伯人创造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3、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良诸文化,是起源于太湖地区的稻作文化。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埃及文明有尼罗河,两河文明是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印度文明有印度河。这四个地区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点:这些地区都湿润多雨,宜于农作务的生长。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判断题:
古代中美洲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粟。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判断题:
早期的原始农业并没有出现在大河平原上,而是出现在了平原周围的丘陵山地或山间河谷地带。因为在很长时间里,大河平原并不适合农业的开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农业的产生人类为何由吃肉变为吃草?
1、判断题:
原始的先民们是先制造出了“锅”,然后才作出了“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判断题:
因为粮食富含营养,所以古人类是“主动”吃粮食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3、判断题:
考古学家发现,在渔猎采集时期,人类的平均身高比以农业为主导的新石器时期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从原始的渔猎、采集到农业的过度,是人类自觉追求“进步”的结果。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判断题:
仙女木一种生长在高寒地区的花木。例如:北极圈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美的阿拉斯加、冰岛等地都有这种植物,因此仙女木被认为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新仙女木事件”与一般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球温度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农业的产生和文明的出现,不是源于人类主动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而是源于大自然背后的推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单元测试石器时代—-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
1、判断题:
原始的先民们是先制造出了“锅”,然后才作出了“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判断题:
因为粮食富含营养,所以古人类是“主动”吃粮食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3、判断题:
考古学家发现,在渔猎采集时期,人类的平均身高比以农业为主导的新石器时期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从原始的渔猎、采集到农业的过度,是人类自觉追求“进步”的结果。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判断题:
粮食和鱼、肉、瓜果等食物相同,都可以生吃。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判断题:
仙女木一种生长在高寒地区的花木。例如:北极圈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美的阿拉斯加、冰岛等地都有这种植物,因此仙女木被认为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新仙女木事件”与一般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球温度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农业的产生和文明的出现,不是源于人类主动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而是源于大自然背后的推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9、判断题:
最后一批猛犸象于公元前1650年左右灭绝。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0、判断题:
猛犸象是因为不能适应当时的气候而灭绝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1、判断题:
古人类的捕杀是造成猛犸象灭绝的关键因素。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2、判断题:
智人和其它人类物种的重要区别是: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其主要标志是:智人会制造首饰;会在岩石上作画;会用石头、木头进行雕刻;会埋葬死者并加入随葬品。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3、判断题:
大约在五万年前,现代智人在非洲出现,明确的迹象是发现了用鸵鸟蛋壳做的项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4、判断题:
剑齿虎等猛兽,是因人类的捕杀而灭绝。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5、判断题:
非洲大象之所以没有灭绝,是因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在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里,它在与人类的长期接触中,逐渐进化出了对人的防备机制,减少了被捕猎的机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6、判断题:
由于天气炎热,肉类易腐烂变质,因此非洲的猎手们,更喜欢猎捕羚羊等中、小型食草动物。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7、判断题: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型动物的灭绝时间,与人类进入新大陆的时间基本一致。这一情况在其它地区也是如此,如新西兰的恐鸟、夏威夷岛上不能飞的巨型野鹅、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渡渡鸟等大型动物,都在人类到来后迅速灭绝。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8、判断题:
古希腊文明是在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两河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属于次生文明。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9、判断题:
古希伯莱文明是古代阿拉伯人创造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0、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良诸文化,是起源于太湖地区的稻作文化。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1、判断题:
中国文明之所以产生较晚,是因为中国相对其它早期文明,有着更为广阔的地理空间。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2、判断题:
中国的考古学者多数认为,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考古文化属于夏文化,是夏朝的遗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3、判断题:
“限制理论”认为:部落间战争的失败者,因环境限制无法向外迁徙,或迁徙成本太高而不得放弃出逃。他们只好被迫接受其他部族强加的秩序和压迫,早期国家由此而形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4、判断题:
诗人屈原曾在诗歌《天问》中对“大禹治水”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5、判断题:
不少考古学家认为,良渚文化的衰落与“古洪水事件”高度相关。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6、判断题:
气候突变,是指气候在全球或跨地区的大范围内,发生突发性的大幅度降温,然后又在短期内恢复。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7、判断题:
中国古代大部分历史时期,人们管理和控制洪水,主要是采用的是疏导的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8、判断题:
“推举–禅让制”在今天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依然存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9、判断题: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认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 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30、判断题:
孟子认为,尧舜禅让的原因是: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够贤德,而舜很贤德,尧本着 “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将帝位传给了舜。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大禹治水”真的存在过吗?
1、判断题:
“大禹治水”是真实性存在的,并不是古代的英雄传说。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判断题:
诗人屈原曾在诗歌《天问》中对“大禹治水”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3、判断题:
不少考古学家认为,良渚文化的衰落与“古洪水事件”高度相关。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气候突变,是指气候在全球或跨地区的大范围内,发生突发性的大幅度降温,然后又在短期内恢复。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中国古代大部分历史时期,人们管理和控制洪水,主要是采用的是疏导的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判断题:
在战国时期,“大禹治水”并不是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大禹治水”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司马迁《史记》的功劳。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尧舜禅让”真的实行过吗?
1、判断题:
“推举–禅让制”在今天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依然存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判断题: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认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 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3、判断题:
孟子认为,尧舜禅让的原因是: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够贤德,而舜很贤德,尧本着 “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将帝位传给了舜。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4、判断题:
范文澜先生、剪伯赞先生认为:“禅让制”是原始的民主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部落联盟最高首领职位的“禅让演变“,实际上反映的是部落联盟由“民主制”向“世袭制”过渡时的冲突和斗争过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在“禅让制”中,个人意志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禅让制不是一种民主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禅让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禅让制”的实行,无关乎领导人个人的道德品质,它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是谁灭绝了猛犸象,但却没能灭绝亚洲象和非洲象?
1、判断题:
最后一批猛犸象于公元前1650年左右灭绝。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判断题:
猛犸象是因为不能适应当时的气候而灭绝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3、判断题:
古人类的捕杀是造成猛犸象灭绝的关键因素。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大约在五万年前,现代智人在非洲出现,明确的迹象是发现了用鸵鸟蛋壳做的项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剑齿虎等猛兽,是因人类的捕杀而灭绝。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判断题:
非洲大象之所以没有灭绝,是因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在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里,它在与人类的长期接触中,逐渐进化出了对人的防备机制,减少了被捕猎的机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由于天气炎热,肉类易腐烂变质,因此非洲的猎手们,更喜欢猎捕羚羊等中、小型食草动物。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型动物的灭绝时间,与人类进入新大陆的时间基本一致。这一情况在其它地区也是如此,如新西兰的恐鸟、夏威夷岛上不能飞的巨型野鹅、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渡渡鸟等大型动物,都在人类到来后迅速灭绝。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七、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
为什么中国人吃馒头而欧洲人吃面包?
1、判断题:
古代中国人是吃不到面包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判断题:
馒头与面包有许多相似之处。主料均为面粉、水和酵母。都是将酵母加少量水活化后加入到面粉中,搅拌成面团发酵制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3、判断题:
面包的起源,是在五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人们将谷物碾压成粉,与水调和后在烧热的石板上烘烤,这就是原始的面包。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4、判断题:
中国有种炊具叫鬲(li)。考虑到下面只是煮东西有点浪费热能。所以在上面放上个东西,用煮东西的热气来蒸,古时候叫甑(zeng)。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古代中国人是怎样称呼“面包”的呢?就是饼,饼就是面包。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蒸屉是具有汉族饮食文化的特色的东西,制作蒸屉的最佳材料就是竹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西汉时期,为堵塞决口的黄河,汉武帝曾下令编制大竹笼,内装石块沉到决口的黄河堤坝中,可见当时黄河流域的竹子非常茂盛。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因为有了竹子这种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因此,“蒸制”这种烹饪方式在中华饮食文化中才具有了重要地位。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9、判断题:
馒头相比于面包,更不易消化。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0、判断题:
面包含水量较低,相比于馒头它的储藏期较长。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为什么中国古代用瓷器而欧洲人用玻璃?
1、判断题:
中国南方瓷器主要原料是瓷石。瓷石是一种特殊的岩石,仅产于我国南方。它含有瓷胎所需的各种成分,不配入其他原料,就能在1200℃左右烧结成瓷。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判断题:
玻璃的历史也很古老,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它是古代腓尼基人在海滩上烧火做饭时偶然发明出来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3、判断题:
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璃”、“药玉”,长期被作为玉的替代品。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玻璃的缺点是经不起冷热的剧烈变化、容易碎裂。比如,用开水泡茶时、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相比于玻璃,中国在瓷器制造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技术和艺术成果。所以,瓷器成了中国日常生活器具的首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玻璃器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瓷器的作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中国的瓷器,为欧洲的科学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8、判断题:
欧洲人由于无法制造出精美的陶瓷,只能去着力研究玻璃。最终西方借助透明的玻璃开启了科学革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为什么在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人发明出了筷子?
1、判断题:
筷子是中国特有,刀叉则是西方特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判断题:
在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中,有骨制的餐叉出土。说明中国人用餐叉至少有4000多年。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3、判断题:
筷子是世界上所有进食器具中最难掌握的。也是唯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用的工具。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礼记•曲礼上》中明确记载:“饭黍毋以箸”,说明当时的人只用筷子吃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判断题:
竹夹在战国曾侯乙墓中曾经出土过,放置在同出的食具箱中。它很可能是筷子的前身。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公元3世纪的日本有一种由竹子弯曲、加工而成的“折箸”。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战国时期,漆器进入到了饮食器具当中。在使用漆器承载食物时,如果使用刀、叉来进食,会在漆器表面造成大量的划痕和损伤。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筷子用起来更灵活,但使用筷子是需要训练的,而使用竹夹进餐则不必.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9、判断题:
在所有的进食器具中,筷子的制造工艺和成本最为低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单元测试其它
1、判断题:
筷子是中国特有,刀叉则是西方特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判断题:
在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中,有骨制的餐叉出土。说明中国人用餐叉至少有4000多年。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3、判断题:
筷子是世界上所有进食器具中最难掌握的。也是唯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用的工具。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礼记•曲礼上》中明确记载:“饭黍毋以箸”,说明当时的人只用筷子吃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判断题:
竹夹在战国曾侯乙墓中曾经出土过,放置在同出的食具箱中。它很可能是筷子的前身。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公元3世纪的日本有一种由竹子弯曲、加工而成的“折箸”。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战国时期,漆器进入到了饮食器具当中。在使用漆器承载食物时,如果使用刀、叉来进食,会在漆器表面造成大量的划痕和损伤。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筷子用起来更灵活,但使用筷子是需要训练的,而使用竹夹进餐则不必。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9、判断题:
在所有的进食器具中,筷子的制造工艺和成本最为低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0、判断题:
中国南方瓷器主要原料是瓷石。瓷石是一种特殊的岩石,仅产于我国南方。它含有瓷胎所需的各种成分,不配入其他原料,就能在1200℃左右烧结成瓷。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1、判断题:
玻璃的历史也很古老,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它是古代腓尼基人在海滩上烧火做饭时偶然发明出来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2、判断题:
相比于玻璃,中国在瓷器制造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技术和艺术成果。所以,瓷器成了中国日常生活器具的首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3、判断题:
玻璃器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瓷器的作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4、判断题:
中国的瓷器,为欧洲的科学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5、判断题:
欧洲人由于无法制造出精美的陶瓷,只能去着力研究玻璃。最终西方借助透明的玻璃开启了科学革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6、判断题:
古代中国人是吃不到面包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7、判断题:
馒头与面包有许多相似之处。主料均为面粉、水和酵母。都是将酵母加少量水活化后加入到面粉中,搅拌成面团发酵制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8、判断题:
面包的起源,是在五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人们将谷物碾压成粉,与水调和后在烧热的石板上烘烤,这就是原始的面包。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9、判断题:
蒸屉是具有汉族饮食文化的特色的东西,制作蒸屉的最佳材料就是竹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0、判断题:
因为有了竹子这种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因此,“蒸制”这种烹饪方式在中华饮食文化中才具有了重要地位。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1、判断题:
面包含水量较低,相比于馒头它的储藏期较长。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三、青铜时代(下)——春秋、战国时期
为什么只有赵王不知道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将领?
1、判断题:
《史记》中记载说,赵括是赵武灵王的儿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判断题:
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列传》中发了几句议论,认为平原君大局观很差劲,“利令智昏”说的就是他这样的。这一评述得到了后世广泛的认可。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3、判断题:
赵国大将赵奢有一句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赵国向长平运送粮食,虽距离不是很远,但要翻山越岭穿越太行山,行程十分艰巨,运输成本很高。经过三年的消耗,赵国已难以为继。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赵括之所以冒险与秦军决战,是赵王希望大赌一把,一战定乾坤。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长平赵军战败是由于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7、判断题:
赵括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赵国输掉情报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长平之战,秦国不仅是赢在战场厮杀,而且赢在后勤、赢在情报。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为什么在赵武灵王之前无人想到要推行胡服骑射”?
1、判断题: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判断题:
毛泽东认为赵武灵王是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中的第一伟人。1903年,毛泽东发表《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他评价说:“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惟秦与赵。……商鞅者,秦之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