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3月2日的学习内容
3月2日课堂作业
1、多选题: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这句话包含了以下哪些含义?
A: 社会资源是需要分配的
B: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体现出权威性
C: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是有标准的
D: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是公平的
答案: 社会资源是需要分配的;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体现出权威性;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是有标准的
2、多选题:
以下对政策与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法是有层级的,政策是没有层级的
B: 法从高到低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C: 所有的法都属于公共政策,但并非所有的公共政策都是法
D: 不同层级的法的效力不尽相同;同级政策的效力相同
答案: 法从高到低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所有的法都属于公共政策,但并非所有的公共政策都是法
3、多选题:
以下对公共政策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是由社会的阶级性决定的
B: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无条件执行政策
C: 公共政策可以朝令夕改、变化频繁
D: 公共政策是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实施的
答案: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是由社会的阶级性决定的;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无条件执行政策;
公共政策是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实施的
4、多选题:
“公共政策是国家、执政党和其他公共权威组织,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规定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蕴含了公共政策哪些方面的内容?
A: 公共政策的主体
B: 公共政策的作用范围
C: 公共政策的目标取向
D: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答案: 公共政策的主体;
公共政策的作用范围;
公共政策的目标取向;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5、多选题:
一下对公共政策的功能理解正确的是:
A: 决策者会根据事先确定的政策目标制定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
B: 有些公共政策会对特定对象行为进行限制
C: 公共政策通过对人们利益的调解来缓解社会矛盾
D: 公共政策对公众态度的改变和理念的调整不产生任何影响
答案: 决策者会根据事先确定的政策目标制定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
有些公共政策会对特定对象行为进行限制;
公共政策通过对人们利益的调解来缓解社会矛盾
第一章导论3月9日单元测验
1、单选题:
下列对“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理解错误的是
A: 社会资源是需要分配的
B: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体现出权威性
C: 社会资源是无穷尽的
D: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是有标准的
答案: 社会资源是无穷尽的
2、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共政策的特征
A: 政治性
B: 非强制性
C: 稳定性
D: 实效性
答案: 非强制性
3、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功能
A: 导向功能
B: 制约功能
C: 分配功能
D: 强制功能
答案: 强制功能
4、单选题:
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这一概念的是谁
A: 丹尼尔·勒纳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B: 戴维·伊斯顿
C: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D: 罗伯特·登哈特
答案: 丹尼尔·勒纳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5、单选题:
关于“政策大还是法大”理解正确的是
A: 从外延上来看,法的外延大于政策
B: 从效力上来讲二者是不可比的
C: 所有的公共政策都是法
D: 法是没有层级的
答案: 从效力上来讲二者是不可比的
6、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政策发展的过程,哪个不属于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上变化的阶段特征
A: 在建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非常强调公平
B: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转向追求效率
C: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平和效率兼顾
D: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答案: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7、多选题:
从哪些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是国家、执政党和其他公共权威组织,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A: 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一定是公共权威组织
B: 公共政策的作用范围和目标取向
C: 公共政策是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D: 公共政策不是一门社会科学
答案: 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一定是公共权威组织;
公共政策的作用范围和目标取向;
公共政策是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8、多选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A: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在学科发展上要赶快补课,要重新恢复政治学
B: 1983年《理论探讨》杂志刊登了孟繁森的《需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C: 1986年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做了题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
D: 1991年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下设政策科学研究会
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在学科发展上要赶快补课,要重新恢复政治学;
1983年《理论探讨》杂志刊登了孟繁森的《需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1986年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做了题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
1991年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下设政策科学研究会
9、多选题:
叶海卡·德洛尔被称为“政策科学三部曲”的三部重要著作
A: 《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
B: 《公共政策科学》
C: 《政策科学探索》
D: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答案: 《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
《公共政策科学》;
《政策科学探索》
10、多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共政策主要呈现出的特点
A: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B: 以效用作为评价和选择公共政策的基本依据
C: 以个人的物质利益为核心
D: 优先考虑的是现实利益,对于公共政策更加强调的是效率价值
答案: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以效用作为评价和选择公共政策的基本依据;
以个人的物质利益为核心;
优先考虑的是现实利益,对于公共政策更加强调的是效率价值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单元测验3月16日
1、单选题:
根据琼斯的观点下列属于政府外部公共政策主体的是
A: 政府立法机关
B: 研究机构
C: 议员及其助手
D: 政治党派和传播媒介
答案: 政治党派和传播媒介
2、单选题:
主导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
A: 中国共产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国务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 中国共产党
3、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公共政策的形式
A: 党的政策
B: 司法判决
C: 人大立法
D: 行政决策
答案: 司法判决
4、单选题:
对作为公共政策客体的公共政策问题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B: 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涉及相当多社会成员利益的社会问题
C: 导致社会紧张状态的社会问题
D: 关系大多数人的社会问题
答案: 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涉及相当多社会成员利益的社会问题
5、单选题:
构成政策系统最稳定、最基础的环境是
A: 地理自然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法治环境
D: 社会文化环境
答案: 地理自然环境
6、单选题:
下列关于公共政策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客体所构成的一个系统
B: 政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在这个系统内,政策主体、客体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 在政策系统中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不能相互转化
D: 政策环境的改变对政策客体的改变不起任何作用
答案: 政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在这个系统内,政策主体、客体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7、多选题:
下列属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直接主体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某些领袖人物
答案: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某些领袖人物
8、多选题:
公共政策主体作用于公共政策客体必须借助
A: 公共权力
B: 行政决策
C: 公共资源
D: 立法决议
答案: 公共权力;
公共资源
9、多选题:
下列关于政策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政策客体受到来自政策主体及其制定的政策的作用之后,会逐步显现出一定的政策效果
B: 政策环境也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政策客体
C: 政策客体不会也不能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D: 从“人”和“事”的角度看政策客体包括目标群体和公共政策问题
答案: 政策客体受到来自政策主体及其制定的政策的作用之后,会逐步显现出一定的政策效果;
政策环境也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政策客体;
从“人”和“事”的角度看政策客体包括目标群体和公共政策问题
10、多选题:
在现在社会,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
A: 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
B: 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
C: 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请愿、示威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
D: 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答案: 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
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
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请愿、示威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
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课堂作业3月12日
1、多选题:
公共政策运行的整体常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A: 政策主体
B: 政策客体
C: 政策环境
D: 政策目标
答案: 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
政策环境
2、多选题:
从形式特征来看我国的公共政策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
A: 党的政策
B: 人大立法
C: 行政决策
D: 司法决策
答案: 党的政策;
人大立法;
行政决策
3、多选题:
公共政策的主体包括哪些行为者?
A: 制定政策的行为者
B: 实施政策的行为者
C: 评估政策的行为者
D: 监控政策的行为者
答案: 制定政策的行为者;
实施政策的行为者;
评估政策的行为者;
监控政策的行为者
4、多选题:
官方的政策制定者包括: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政党
答案: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5、多选题:
非官方的政策参与者包括:
A: 政党
B: 利益团体
C: 公民个人
D: 大众传媒
答案: 政党;
利益团体;
公民个人;
大众传媒
课堂作业3月16日
1、多选题:
公共政策的客体是指:
A: 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公共问题
B: 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
C: 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
D: 政策实施所使用的工具
答案: 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公共问题;
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
2、多选题:
以下对社会问题理解正确的有
A: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B: 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C: 人的价值判断对社会问题的认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 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答案: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人的价值判断对社会问题的认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3、多选题:
对目标群体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目标群体是指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B: 目标群体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C: 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态度受利益的影响
D: 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实施不产生任何的影响
答案: 目标群体是指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态度受利益的影响
4、多选题:
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 经济环境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B: 经济环境提供了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须的资源
C: 经济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方向
D: 经济环境构成政策系统最稳定、最基础的环境
答案: 经济环境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经济环境提供了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须的资源;
经济环境影响
请发表您的评论